2021年12月21日 星期二
《紫檀貼皮黃楊木博古花果筆筒》賞析
筆筒是中國古代除筆、墨、紙、硯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,大約出現在明朝中晚期。筆筒因使用方便,很快就風靡天下,至今仍盛而不衰。
木筆筒是文房用具之一。為筒狀盛筆的器皿,多為直口,直壁,口底相若,造型相對簡單,沒有大的變化。
紅木筆筒中的"紅木"並非是某一種木材的名稱,而是對一些稀有硬木的統稱。比如黃花梨丶紫檀丶花梨木丶酸枝木或雞翅木等。
紅木筆筒色彩較深,可體現出古色古香的風格。上等的紅木筆筒木質較重,能給人以一種厚實的感覺。硬木的優勢,可配以精雕細琢,將雕刻主題的神韻體現的淋漓盡致。材質較高的穩定性,使得紅木筆筒非常利於收藏。
木筆筒在文人的世界裡風行一時,主要材質有黃花梨、紫檀、雞翅木、鐵力木等。最具價值的是紫檀木、黃花梨這些材質的筆筒。它的收藏價值在於筆筒製作工匠的名氣,其中鑲嵌百寶的,還要看其是否完整,鑑定方法與一般鑑定玉器、牙雕的方法相似,也可按時代風格,表面包漿,雕工技藝依次鑑定。
《紫檀貼皮黃楊木博古花果筆筒》物件尺寸:13.3公分 x 13.3公分 x 26.8公分高(不含貼皮黃楊木)。筆筒近似長立方體,壁稍厚,淺方足,黃楊木片貼合緊密,拼接細緻,過渡圓融,色澤溫潤,盡顯獨特韻味。
此筆筒外壁貼皮黃楊木紋飾布局疏朗有致,運刀如筆,玲瓏剔透。構圖極為精巧,刀法遒勁流暢,意境深幽。花果博古圖案富於自然生趣,貼皮黃楊木再經紫檀之深沉木色的襯托,愈顯清新瑩潤。
筆筒四面配合季節的春梅丶夏荷丶秋菊和牡丹花,各類花卉栩栩如生,在爭豔取姿中,顯得自然融合、風神生動,葉子用刀勾勒莖脈,葉陰陽向背,斜正長短,各盡其態,用刀靈活渾融,不拘泥於工致,極盡物華之態。勾花點葉,工寫結合,亦得飄逸之姿,實為體物察理的"多面手",此雕刻家駕馭刀法的能力自然遊刃有餘。
各精緻的博古花瓶和花盆一一刻畫得維妙維肖栩栩如生。「溫潤如玉、曖曖內含光之氣」幾乎在所有真古老的精品物件上都會有此現象,雕刻家也都能如實呈現此特徵,更讓此博古花瓶花盆和花卉花果相得益彰。且那石榴等有著吉祥意涵的果實以及蘭花太湖石盆景的相互襯托,也讓"畫面"愈顯高雅脫俗、意氣橫生。
此物件博古果卉題材高雅,寓意祥瑞,典型宮廷風格,雍容華貴,氣韻生動,大氣凜然,予人舒爽暢神的美感。令人嘆為觀止!
附註:最近Blogger文章發表,照片上傳都呈現亂碼無法加註,文字則無法編輯段落。
文章讀來會較吃力。敬請諒解!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